艺术与教育学院的历史沿革可追溯至学校不同时期的学科建设成果:其前身由肇始于2000年的艺术系、2009年成立的教育系,以及2015年经学科优化分别设立的美术与设计学院、音乐与教育学院共同构成。2019年8月,学校整合上述学科资源,将美术与设计学院同音乐与教育学院进行战略性合并,正式组建成立综合性的艺术与教育学院,实现了艺术创作、艺术教育、美术设计、音乐表演等多学科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。
学院建构教育学、艺术学、心理学交叉融合的学科生态体系,形成包含学前教育(师范)、美术学(师范)、音乐学(师范)、视觉传达设计、环境设计、应用心理学六大特色本科专业。学前教育专业作为省级教改标杆,构建起“振兴计划重点—综合改革试点—省级一流品牌”三维建设体系;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同步入选省级振兴计划重点建设序列,形成艺科融合新范式;音乐学、环境设计、应用心理学等专业通过省级传统专业改造提升计划,完成“智能+”“数字+”的课程体系重构,实现传统学科与新兴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。另设有公共艺术系,作为跨学科支撑平台,构建起覆盖全校的艺术素养培育体系。
学院构建“教授领衔—省级名师支撑—双师型团队筑基”的师资梯队,现有专任教师85人,其中教授/副教授占比36.4%(教授6人、副教授25人),博士14人、硕士71人,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1人、省级劳模1人、省级“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、省级教学名师2人、省级优秀教师2人、省级教坛新秀4人构成省级育人先锋集群。办学规模达1700余人,建有2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及2个省级教学团队,形成“基础实训—创新实践—产教融合”三级培养平台。近年来,主持国家级、省级、校级教科研项目107项,出版专著教材49部,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12篇,14项成果获省市校级奖励。教师团队在国家艺术基金立项、第十四届全国美展、中国音乐金钟奖、第二届“国韵杯”民族器乐艺术展演等国家级艺术平台实现突破。学院教工支部与学生支部联合团支委、市未保协会共同发起池州市“护蕾1+2+1”心理关爱志愿服务项目被中共安徽省委社会工作部评选为“最佳志愿服务项目。形成“学术研究—艺术创作—教学改革—志愿服务”四位一体的协同发展生态。
学科竞赛方面,学生累计斩获省部级以上奖项312项,覆盖教育部、文旅部等10余个国家级竞赛平台。实现三大突破性成果:在教育部“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”活动中实现展演类金奖突破;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等权威赛事获奖量逐年增长;“挑战杯”、“互联网+”双创赛事连获佳绩。艺术类竞赛形成特色优势,安徽省大学生艺术展演、省级美术设计大展成绩优异,师范生技能大赛获奖率稳中有进,构建起“赛教融合—项目实战—成果转化”的进阶培养模式。